光电学院9月份科研工作简讯

来源:英国best365官方网站入口发布时间:2013-10-08访问量:26

(友情提醒:请各位老师积极提供科研相关信息,信息请随时发给各系主任,或者直接发送到  gdkeyan@163.com;谢谢!)

(9.1-9.30)

 

1、高水平论文

1陈胜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杂志录用了陈胜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科研论文。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杂志影响因子 4.026,属于科技处核准的1区期刊。该文章重点阐述了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处理医学图像的理论和应用,该文章对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论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期刊刊出,标志我院教师在医学图像处理的国际研究领域获得了国际领域专家的认可。

2乐燕芬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在Optics Letters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9Optics Letters杂志刊出了乐燕芬老师作为第一作者,侯文玫老师为通讯作者的科研论文。Optics Letters杂志影响因子3.385,属于科技处核准的2区期刊。该文章重点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微滚转角高精度测量干涉仪,该文章对(高精密小滚转角测量)的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ol/issue.cfm

3)戴博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在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101日,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刊出了戴博老师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影响因子2.038,属于科技处核准的2区期刊。该文章重点阐述了利用正交调制及非对称加密的方案保证高速光通讯的安全性,该文章对高速保密光通讯的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论文在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刊出,标志我院教师在保密光通讯的国际研究领域获得了国际领域专家的认可。

   B. Dai, Z. Gao, N. Wada and X. Wang, “Orthogonal DPSK/CSK Modulation and Public-key Cryptography based Secure Optical Communication,” Photon. Technol. Lett., vol. 25, no. 19, pp. 1897–1900, Oct. 2013.

4杨晖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在Powder Technology 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9月,Powder Technology杂志刊出了杨晖老师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Powder Technology杂志影响因子2.024,属于科技处核准的2区期刊。该文章研究了在极低浓度下散射光强波动与颗粒粒径和浓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动态光后向散射测量颗粒浓度的方法,论文在该期刊刊出,标志我院教师在颗粒表征的国际研究领域获得了国际领域专家的认可。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2591013004129

 

2、学术会议

1924日上午,我院与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学术交流会在我院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二楼会议室举行,庄松林院士主持了交流会。我院教师代表与神开公司技术高管就光谱仪器在石油气井中的应用进行了学术探讨交流,并制定了合作计划。该学术交流会的举行,标志着我院在上海市高端能源装备中的协同创新研发工作又上了新的台阶。

2927日下午,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学术交流活动在中科院技术物理所进行,上海市科委基础处傅国庆处长、技术物理所陆卫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孙真荣副校长等领导和专家与会。我院张大伟教授作为我校的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光谱技术,讨论了光学中的新概念、新技术及其应用,张大伟教授会上介绍了我院在光谱仪器关键分光和接收部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展。

3 94日,马立新老师参加(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能效最大化工作会议)会议。

该会议由(中国绿色科技与国家发改委节能部门)组办,发改委介绍了城市综合试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潜在机会。是(能效评测)领域的国内重要工作会议。马立新老师作为该领域的专家应邀出席并作项目点评。同时介绍了我校“光网通信与电力能效测评系统”。

4924日,马立新老师团队一行五人应邀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泰州科技经贸洽谈会。

会上与泰州市临港正式签约,共同组建“上海理工大学泰州临港技术转移中心”,根据协议,该技术转移中心将发挥上海理工大学技术、信息和人才等优势,为构建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校企项目推进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我校科技成果转化。


返回原图
/